2014年9月9日 星期二
当前位置:首页 > 社情民意 > 社情民意
关于“僵尸车”问题处理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5-11-11

区政协委员王宏斌反映: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上升,因各种因素长期搁置、闲置的各类型车辆越来越多,这些车辆长期停放于道路两侧、社区公共场地、角落背街小巷、公共停车场等,因长期无人使用和维护,存在车身车顶大量广告、满布灰尘、外观破损或轮胎干瘪等问题,故被统称为“僵尸车”。“僵尸车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威胁城市秩序和安全,不仅占据了宝贵的公共空间,还变成了垃圾车、广告车,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它们长期闲置,不仅浪费了有限的停车资源,还容易成为卫生死角,吸引蚊虫鼠蚁,甚至可能因泄漏的油液污染环境和破损的车身存在安全隐患。此外,在学校周边和消防通道等关键区域,僵尸车的长期占据更是给城市的秩序和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一、难点

  1.管理存在盲区。执法主体力量分散,僵尸车依据停放位置不同,其清理主体也不同,缺乏统筹管理,实际治理难以形成有效监管合力。
        2.依据标准不足。没有明确的界定“僵尸车”的相关法律及约束法规,执法机关处罚、强制挪车的法律依据也不足。
        3.治理效能不突出。缺乏统一规范的执法程序,导致治理周期长,处置起来存在一定的障碍。

    二、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多渠道宣传车辆报废的政策和相关流程,突出强调“僵尸车”存在的安全隐患,引导民众自觉遵纪守规。
        2.规范流程。相关部门根据职能制定和完善相关规范性文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较强和更加规范化细致化的“僵尸车”处置规范和流程;对“僵尸车”的认定、认定后的处理流程,坚持“先通知后处置”的原则,对所查车辆及时联系车主,依法分类处置,确保无法联系车主的车辆处理程序等方面确保有法可依,保障执法的合法、顺畅。
        3. 集中整治+常态化监管,集中开展了“僵尸车清零”的专项整治行动,及时收集街道社区内的社情民意,常态化监管,及时发现处置,建立“全面排查+联合执法+长效管理”的组合拳策略。

  4.建立精细化管理机制,健全常态化共治共享制度。将僵尸车治理纳入市容秩序常态化管理,建立举报热线,鼓励全民参与。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都市成华区委员会 承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都市成华区委员会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成都国翔科技有限公司 主编信箱:webmaster@chenghua.gov.cn
蜀ICP备2022012049号-1   我为政府网站找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