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9日 星期二
当前位置:首页 > 全会专题 > 全会新闻
畅所欲言抒己见 参政议政建诤言
政协成都市成华区第八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举行小组会议
(文字新闻)
发布时间:2025-01-08
新闻来源:成华发布

17日,承载着全区人民的殷殷重托,怀揣着参政议政的金点子,参加政协成都市成华区第八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的政协委员们,豪情满怀地步入会场。

在政协成都市成华区第八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小组会议上,政协委员们认真审议区政协第八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区政协第八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八届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围绕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区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区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等进行协商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为成华发展建言献策,各小组会议会场气氛十分热烈。

关键词:抓机遇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抓机遇、作贡献,抢抓国家战略腹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都市圈、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主动在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明确方位、担当善为,以抓机遇促发展的成华成效为国家和省市大局多作贡献。

“怎么才能牢牢地把机遇抓在手上,我认为最关键的就是要主动服务国家和省市发展大局。”区政协委员勾云也表示,他对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和成渝双核联动联建”十分赞同,他认为成华区应在这一过程中主动争取更多资源匹配、项目布局和政策支持在成华落地实施。

对此,区政协委员钟秋月也表示,成华区要在下一步全面投身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和区域协同合作发展,进一步深化产业、教育、卫生、文旅等领域的协同合作,实现联动发展。

关键词:拼经济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拼经济、搞建设,坚持拼经济搞建设“关键在产业、重点抓园区、最终看质效”的思路,全力以赴兴园区聚产业、稳投资促消费、强主体优环境,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关键在产业”,谈到成华未来如何在产业发展中再创佳绩,区政协委员张璐表示,当前已在成华区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的机器人产业在未来也必将大有可为,在具体实践中,成华区要特别注意抢占细分赛道,比如将机器人产业发展与医疗救助、养老助残、消防安全等细分领域结合起来,同时要不遗余力地扩大机器人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全力争取更多国际国内重要的赛事、论坛等落地举办,进一步擦亮成华机器人产业的“名片”。

“重点抓园区”,区政协委员余明洪认为,这就要求成华继续深入开展好“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在此过程中要全面抓好各个园区的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园区运营服务,全力加快推动产业向园区集聚、企业向园区集中、服务向园区集成。

“对企业来说,近些年成华带给大家最直观的一个感受就是,营商环境在不断向好。”区政协委员林轶生认为,优化营商环境是拼经济的重要一环,下一步,成华应在当前基础上进一步做优营商环境,打造“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的营商服务品牌。

关键词:重创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重创新、促转化,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推动创新主体提能、成果转化提速、科创生态提标,全力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双向奔赴。

“科技创新,首先要做的就是持续深化创新主体的培育。”区政协委员鲁品表示,培育创新主体,最为直接高效的举措就是推进“校院企地”的协同创新,他认为成华应进一步利用好区内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协力打造更多科技创新孵化载体。

对此,区政协委员但婕也有相同看法。“目前成华区已具备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应当乘势而上,进一步整合资源,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项目落地,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推动人工智能电子信息产业迈向新高度。”但婕表示,科技创新还有一大关键要素,那就是对创新人才的培育,她建议成华应着力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未来储备大量科技创新人才。

区政协委员葛鹏表示,成华在持续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除了打造载体、引育人才,还应该在制度层面下功夫,比如健全打通供需两端的转化机制,深化“发现项目—平台孵化—项目评审—政策支持”成果转化模式等,全力保障科技创新成果切实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关键词:扩开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强改革、扩开放,坚定不移“吃改革饭、走开放路”,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全面深化改革,以更大力度推进高水平开放,不断增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

“通过聆听报告,我了解到近年来成华区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成果显著,特别是在加快区属国企市场化专业化转型发展中屡出新成效。”区政协委员陈肖霖表示,他认为经济体制改革还应该扭住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这个关键一环不动摇,除了在落实惠企政策方面,还应更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城市更新、公用事业等领域项目建设,真正助力区内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谈及如何在下一步发展中让成华更“出圈”,区政协委员徐国栋表示,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把“引进来、走出去”落地落实,这就要求成华进一步提升全区的招商引资工作水平,完善市场化招商运行体系,不断丰富拓展招商渠道,通过一次次“引进来、走出去”的实际行动,进一步加强国际国内交流交往合作,不断扩大成华的“朋友圈”。

关键词:提功能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提功能、优品质,围绕提升公园城区宜居宜业品质,统筹推进形态优化、功能完善、绿色转型,加快打造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区。

区政协委员夏涌认为,进一步推进绿色发展是提升城市宜居宜业品质的重中之重。“我所认为的绿色发展,不仅包括要更好地开展污染防治工作,建设更多绿地公园。”夏涌表示,更重要的是推进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能耗和碳排放强度的持续下降,从长远上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

“通过近年来大力实施城市有机更新,如今放眼望去,成华的城市面貌相较于过去已然有了质的飞跃。”区政协委员匡建超表示,随着成华不断加快发展的脚步,城市道路拥堵的现象日益突出,要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治堵”不应该被忽视,“我认为可以从打通‘断头路’、新增道路规划建设、新增临时停车道等方面着力,让成华城市交通更加顺畅。”

关键词:惠民生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办实事、惠民生,始终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用情办好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好事实事,不断为生活“加温”、为幸福“加码”。

区政协委员李尔伟表示,成华区是成都主城区中人口数量最大的城区,对于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十分迫切,加强医疗合作,发展壮大医疗产业,特别是推动区属公立医院持续发展,应当是下一步医疗服务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对此,区政协委员张聂也非常认同,张聂认为,要从整体上提升健康成华水平,成华还应该更加积极探索基层智慧“健康管家”服务模式,持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让有温度的医疗服务更加可感可及。

教育是委员们热议的一大焦点。周翔、王丹丹、高建文等区政协委员一致认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除了新建更多优质学校,还要在强化教育品牌塑造,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师资力量提升,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特别是深化智慧教育建设等方面下功夫。

“成华目前的基础养老服务相对完善,下一步应继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区政协委员黎怀阳表示,近年成华实施的在社区设立服务站、养老餐厅等举措很受老百姓喜爱,但目前社区老年助餐点还比较紧张,接下来可建立更多服务平台和载体,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身边的助老服务。

强化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帮扶,也是委员们关注的话题。区政协委员熊红霞提出,应着重为残障人士提供更多切实有效的帮助,建议制定并增加专门面向残障儿童的研学线路,可以在动物园等景区增加无障碍友善商家,进一步强化景区的人文属性,为残障人士构建更具包容性和友好度的环境,助力其更好地融入社会,享受公共服务带来的便利。

关键词:保安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增韧性、保安全,坚持把安全稳定作为保障发展的坚实基础,树牢底线思维、增强红线意识,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区政协委员冯延伟认为,未来发展一定离不开互联网思维,这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打造智慧成华方向相一致,成华在统筹推进智慧成华建设过程中,应当深化多领域智慧场景建设,打造具有成华特色的数字治理新模式,从而推进现代化治理能力持续提升。

“抓好重要场所、重点领域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是筑牢安全屏障的重要基石。”区政协委员周翔表示,把风险防范化解排查在前、处置在前,才能不断提升市民群众的安全感。

“餐饮行业的食品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民众的健康与生活质量,成华区有很多人员流动密集、商业活动频繁的区域,尤其是像成都东站、电子科技大学和成都理工大学周边等重点场所,餐饮安全问题特别值得关注。”区政协委员李明胜建议,要进一步加强对餐饮外卖的食品监管力度,促进餐饮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从根源上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都市成华区委员会 承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都市成华区委员会办公室
建设与维护:成都国翔科技有限公司 主编信箱:webmaster@chenghua.gov.cn
蜀ICP备2022012049号-1   我为政府网站找错